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携手省肿瘤医院 开启临床研究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26 来源: 【字体: 分享到:

近日,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共同实施的一项聚焦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沿临床研究——“基于类器官芯片和AI图像分析的难治复发型妇科肿瘤体外药敏与真实世界临床疗效一致性验证研究”在省肿瘤医院正式启动。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河南省在妇科肿瘤精准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聚焦妇科肿瘤难题,探寻精准治疗路径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耐药性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当前,手术结合放化疗的传统治疗方式存在疗效个体差异大、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开发新一代精准化诊疗工具,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AI与类器官芯片融合,创新技术引领变革

为攻克妇科肿瘤治疗的难题,省医学科学院AI+类器官芯片平台与省肿瘤医院强强联合,创新性地将微流控类器官芯片技术与细胞成像AI分析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流程精准治疗系统。该技术体系具有三大核心亮点:

一是高仿真动态肿瘤微环境构建。通过微米级流体通道技术,芯片能够模拟体内真实用药场景,实现多种细胞类型共培养,动态还原肿瘤微环境,为药效评估提供更真实可靠的实验平台。

二是AI驱动的高通量药物筛选。依托强大的AI算法和高分辨率细胞成像系统,平台可对数千种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快速敏感性评估,短时间内生成多维药物反应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效、智能、个体化的治疗参考。

三是临床转化闭环构建与诊疗标准升级。研究首次系统性验证芯片药敏结果与真实世界治疗结局的一致性,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有望推动该技术成为未来“伴随诊断工具”的行业标准,引领诊疗标准全面升级。

科学规划临床研究,助力科研成果落地

本次临床研究,省肿瘤医院计划按照入组标准纳入200例复发性或难治性妇科肿瘤患者,涵盖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四大类型,预计研究周期为1-2年。研究过程中,将利用患者手术样本或腹腔积液样本进行类器官芯片建模,在器官芯片成功构建后,利用肿瘤器官芯片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AI系统分析药敏性结果,最终获得各药物治疗方案的体外敏感性排序。与此同时,省肿瘤医院通过对患者的临床随访,获取真实世界的临床疗效数据,以此对体外药敏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不仅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更旨在推动微流控类器官芯片进入“伴随诊断”注册通道,为药械联合申报提供支持。此外,研究还将构建妇科肿瘤精准治疗数据库,为我国肿瘤诊疗指南更新、新型疗法开发以及医保评估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此次临床研究的启动,是省医学科学院与省肿瘤医院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成果。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速AI+类器官芯片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